昔日锂电巨头沃特玛步入破产清算。
作为以前几乎能与宁德时代、比亚迪比肩的动力电池行业巨头,沃特玛曾创造1681倍净利增速传奇。但在新能源行业政策和技术路线的快速转变下,公司开始走下坡路,深陷债务违约囹圄,直到最后彻底崩盘。
作为其上市主体即母公司,坚瑞沃能股价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落,距离2017年9月份高位,其股价至今累计跌幅已近85%,市值直泄260亿元。
沃特玛破产清算案被法院受理
负债达197亿
昨晚,沃特玛的上市主体即母公司坚瑞沃能发布公告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9年11月7日裁定受理黄子廷申请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公告显示,经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初步查明: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目前尚在经营,现有员工800余人,对外负债约197亿元,其中拖欠559家供应商债权约54亿余元。公司现有资产为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的建设用地(59030.15 平方米)以及对外股权投资、车辆、存货、机器设备、应收账款等。
坚瑞沃能表示, 若人民法院裁定沃特玛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将会对公司目前所面临债务危机的化解产生积极影响。
一旦进入破产重整环节,沃特玛母公司坚瑞沃能目前面临的困境将迎来转机,坚瑞沃能债务重组成功的话,将能轻装上阵,推动引进战略合作的进展。因此,在同一天,坚瑞沃能发布了关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进展公告。
同时,坚瑞沃能还提示风险,目前依然面临较大的偿债风险,若债务重组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对坚瑞沃能本次引入战略投资者事项产生不利影响,有可能导致该事项最终无法实施。
曾位居中国动力电池前三强
制造1600倍增长传奇
沃特玛曾经风光无限。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企业之一,位居中国动力电池前三强,其动力电池在国内25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中已占有约20%的市场份额。
回溯历史,早在2002年,沃特玛的前身乐凯电池在深圳成立,其创始人李瑶曾经在当时的电池龙头比亚迪中工作过8个月,还一度负责过电池标准的项目。
当年,李瑶将乐凯改名为沃特玛(optimum),购置了一批设备,开始生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将巴士公司作为目标客户。但当时用电力驱动的公交车还是新生事物,沃特玛一时未能打开市场。
2008年,事情出现转机。
当年,中国政府借奥运会之势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国有性质的公交公司成为了先锋队,每个试点城市中都有一定的新能源公交指标。沃特玛开始向纯电公交的电池方案拓展,2008年上海世博会开幕时,沃特玛已经成为纯电公交的技术支持商。到2011年时,沃特玛声称在新能源公交市场上斩获了近70%的份额。
2015年,工信部部长苗圩呼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放入几条鲶鱼搅活池水,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纯电动汽车的积极性被大幅激发。工信部发布的首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中,仅有10家企业入选,沃特玛电池成为唯一一家入选的深圳企业。
自此,沃特玛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他与多家新能源车企展开了深度合作,装机量紧随宁德时代、比亚迪之后。2015年,沃特玛实现净利润2.76亿元,较上年增长123倍。
彼时全国有大约3.5万余辆配备了沃特玛动力电池系统的新能源交通工具,运行于深圳、广州、上海、厦门、渭南、西安等全国31个省市,并远销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6.6%。
2016年,原本做消防产品的上市公司坚瑞消防看中了沃特玛的成长性,以52亿的价格收购沃特玛,并改名为坚瑞沃能。2017年第一季度,在沃特玛的支持下,母公司坚瑞沃能2017年第一季度的净利增长,达到了令所有行业都瞠目结舌的幅度——1681倍。
2016年的第一季度沃特玛净利润还是亏损15万元,而到2017年同期,此利润在营收暴增36倍的情况下增长至2.53亿元。坚瑞沃能的股价也随后一路攀升到超过12元的历史高点。
新能源车政策和技术路线生变
沃特玛负债超负荷
这家在业绩成长上颇制造了传奇的行业季军从风光无限走向破产清算,究竟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从时间线上看,自从被坚瑞沃能收购后,沃特玛的危机就开始显现。被收购后,沃特玛便调整战略,将生产规模大幅提升,意图以更大的销量换取更低的生产成本,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半年后的2016年底,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调整。新能源车补贴开始退坡,商用车车型的补贴额度下滑了不止一半。新能源车的政策红利开始转向。更致命的是,新能源补贴新政为遏制骗补,新增“非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运营需满3万公里方可领取补贴”的规定,自2017年生效。
政策出台以后,即使补贴退坡的影响尚能承受,但下游客户回款周期至少延长一年以上,使公司存货周转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沃特玛未跟上技术路线的变化节奏。2017年,以高能量密度著称的三元电池得到市场青睐,而能量密度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市场需求下降。这对高度专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沃特玛来说是致命一击,在整个2017年都没有推出三元锂电池产品,失去了这块市场。
同时,在行业竞争下,动力电池系统售价持续下降,去年行业均价为1.4-1.5元/Wh,相较上一年降价幅度达到30%,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也被进一步摊薄。
补贴减少、技术路线生变、利润摊薄,使得负债率一直都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沃特玛最终在债务问题上崩盘。
2017年,沃特玛因应收账款回款较慢,出现资金紧张局面,从而爆发债务危机。2017年沃特玛净利润亏损7796.56万元,未能达到业绩承诺,公司对商誉计提了全额减值。
进入2018年之后,锂电池新政提高了要求,工况续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电动车不再享受补贴。而沃特玛产能、库存同时提高的背后,相当比重已生产出来的电池没有达到规定的能量密度要求,导致这部分库存产品的销路被直接阻断,坚瑞沃能及沃特玛便彻底陷入债务旋涡。
母公司面临暂停上市风险
股价跌近85%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沃特玛从高光时刻走向债务旋涡,母公司坚瑞沃能的业绩表现不容乐观,股价则上演了过山车表现。
10月27日晚间,坚瑞沃能公布了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30亿元,同比下降87.86%,归属净利润为-26.1亿元,扣非净利润为-24.8亿元。对此,公司表示,三季度业绩亏损的原因,主要系受债务危机、资产减值等影响导致。归根结底还是子公司沃特玛“埋雷”仍未清除。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40亿元,负债总额为16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16.93%;目前货币资金仅剩2.08亿元,而短期借款高达41.68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为53.3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8.90亿元,显然,公司仍处于资金危机中。
事实上,坚瑞沃能净利润在2017年、2018年便已分别亏损36.8亿元、39.2亿元,且2018年财报还被出具了“非标”;算上2019年前三季度亏损的26.1亿元,不到三年时间亏损金额高达102亿元。若2019年再度亏损,或再度被出具“非标”,或净资产再度为负,公司股票将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2017年9月,坚瑞沃能的5.26亿限售股解禁,此时占股超过5%的股东方长园盈佳开始减持,在2017年10月至12月期间,共减持约2918万股,减持获利约1.89亿元。而坚瑞沃能的董事长、实际控制人郭鸿宝在同一时期内,也累计减持1499万股,套现约1.4亿元。大机构股东的减持很快引发连锁效应,3个月时间内,坚瑞沃能股价跌幅近40%,市值蒸发100亿。
12月18日,坚瑞沃能公告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次年4月2日,坚瑞沃能终于复牌。然而股民迎来的却是一连串坏消息——大股东所持股份被冻结;一批银行账户被冻结;大股东一致行动人股份可能被平仓。彼时,坚瑞沃能自曝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整体债务超200亿,其中有19.98亿债务已经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