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滾滾車輪 (探究汽车十余年,可能是最喜欢说真话的车评人)
你会不会忽然之间有种感觉,路上跑的国产电动汽车越来越多了,而那些大大小小的电动车,都是从2014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自那时候起,中国的电动车市场进入了“野蛮生长”的时代。
在这些国产电动车里,微型车成为了最受厂商青睐的对象,诞生了诸如吉利康迪、北汽EV、众泰芝麻E30、奇瑞eQ等售价低廉的微型电动车,而国家用“真金白银”对这些新能源车的支持让这些企业活得十分滋润。
但随着前段时间骗补丑闻的爆出,不仅让依靠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成了美丽的谎言,也让那些低价、低质的车型“原形毕露”。国家补贴的初衷,是“科技引领市场”,但看看目前满大街造价低廉,质量低下的电动车产物,四五万的成本,定个十五六万的售价,净赚十多万的利润!这里没有科技,只有畸形的市场和眼前的利益,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面对这一切,不禁让人质问:国产电动车,为何坑人骗钱如此不要脸?!
揭露国产“低质”电动车“七大黑幕”
一、巨额补贴导致虚假繁荣
2013年财政部公告称,购买纯电动乘用车可最高享受6万元/辆的补贴,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可享受3.5万元/辆的补贴,算上各地又接着推出自身的补贴政策,一辆车基本上可以拿到12万左右的补贴,利益诱惑之大,可谓惊人。
正因这些利好因素,使得中国车市一夜之间各路虾兵蟹将,都跳出来宣称要做新能源车,并且无一例外都是要做电动车,门槛低,来钱快,造成不成熟的产品大规模生产,这不是让技术往前发展,而是在补贴“落后”,9月,爆出了“72家车企狂骗92亿”的骗补新闻,这些骗补企业的电动车标准并未达标,而是弄虚作假,其中的暴利让人触目惊心,也因此造成了中国新能源发展史上最大的虚假繁荣。
二、造车门槛低导致鱼龙混杂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日渐火热,加之较低的技术门槛,导致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汽车外行们也打算制造汽车,空有资本的(比如格力)去收购一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初创公司就只能PPT造车了。
虽然电动车的核心电池、电机、电控,电动车本身门槛较低(至少比内燃机车型低了很多),但生产一台优秀、可靠的电动车仍旧需要强大的工业技术背景支撑,比如强如特斯拉诞生的背后也有丰田、戴姆勒、松下这样的世界级工业体系的身影,罗马从来就不是一天建成的。
三、廉价现车改造导致质量堪忧
国产低价电动车这些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根本不配“乘用车”这三个字,究其原因,首先这些车都是基于现款车型简单改造而来,把发动机、冷却系统、排气管、变速箱等等部分拿走,换上电机,还有把电池组加在底盘,一辆“新能源汽车”就诞生了,例如康迪熊猫EV,便是从之前的吉利熊猫修改而来,众泰Z100 EV,是从众泰Z100车型修改而来。
这种做法虽然帮厂家节省了很多设计成本和零部件采购成本,但对于汽车工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倒退。其次,微型车本身市场竞争力就有限,现在几乎成了电动车的天下,安逸的环境让微型电动车生产企业的缺乏进取心,导致品质失控,据统计,目前国内电动车的续航里程2年后就开始日益缩短,而更换成本几乎等同于半辆车,再加上高昂的零部件更换费用,如此质量配上高昂的维修费用,怎能叫人省心?!
四、动力弱续航短变身“马路杀手”
虽然国家有强制规定电动车最高时速必须达到100km/h,但对于一般的微型电动车来说,速度的提升意味电力消耗的增加,这对于本身续航只有100km出头的国产电动车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于是一般车主都会选择低速行驶来省电。
再加上性能上的限制,一般微型电动车有着20Kw左右的功率,80N·m左右的扭矩,动力的孱弱导致提速慢,超车慢,尤其在高架道路上,一辆行驶缓慢的国产电动车,不仅降低了环路上通行的速度,造成后车的拥堵,更有导致引起后车变道而引起事故,这样的车上路行驶,无异于一种“犯罪”!更重要的是,你还要忍受身后的那些车无尽的闪光灯和喇叭的催促,承受从身边超车而过那些司机的鄙夷眼神,这滋味,谁开谁懂啊!
试问,这样的低品质电动汽车和老年代步车有什么区别?国家究竟是如何让它们通过检测和上牌的?
五、技术骗局,造车还是造玩具?
在政府给予的种种利好政策之下,各种“技术创新”、“技术成果”也开始层出不穷,但实际上,这些低速电动车都有什么技术可言?无非就是借鉴、抄袭、模仿、最后自己稍作修改就变成了“科技突破”,但实际上别说突破,就连基本的正常使用都做不好。
比如,电动车最核心的电池技术,同样是磷酸铁锂电池,国内外产品在电池容量等参数差距较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产品质量上,三星SDI三元体系的循环寿命可以做到5000次以上,而国内目前最好的电池也只能做到3000次。
这些国产电动车,从研发到制造成型,周期非常之短。传统燃油车要经过大量的测试才能上市,而新能源汽车这个仍在发展进化的产品,却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准上市,请问,这是在造车还是造玩具?技术成熟从何定义?
六、无视长远发展拖累品牌形象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前沿科技,本应代表品牌最先进的制造技术,肩负起升华品牌形象的责任。而如今这些国内的纯电动参与车企,不仅不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还为了节约成本只生产处于市场边缘的微型车,如此低端低质的现象无疑对企业品牌向上的过程是极大的拖累。
反观国外,BBA等厂商研发电动车技术那么多年,为什么没有一款纯电产品面世,是因为对产品没信心么?no!拿奥迪来说,为了专注于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奥迪需要削减在一些产品研发上的开支,达到平衡。比如砍掉两门版的 A3 ,如果发现没有造成客户流失,他们才会用这笔省下的钱去设计新车型和产品。电动车不是奥迪唯一关注的项目,技术对他们来说并非不可解决的难题,但他们考虑的是整体的产品架构。这种长远的全局观,就是目前国内车企最匮乏的。
七、电动车沦为低价的代名词破坏汽车行业
在补贴盛行期,据说一家不知名的电动车企业,完成收购、厂房构建、产品下线,最后到拿到公告卖车,仅仅只需一年!正是国内这种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的造车心态,使得电动车成为了“低价、低质”的代名词。
车架单薄、动力偏弱、造工粗劣、用料廉价,这些标签可以放到任意一辆廉价电动车上。有些甚至连安全气囊都没有,出了事故人身安全完全无法保证,因为电池技术不到位造成的自燃等事故也经常发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不被腐蚀不被淘汰,而这些车企的低端电动车,不仅对整个行业没有推动作用,反而成为了行业的蛀虫,它们不清退,势必磨掉消费者对国产电动车的最后一丝信心。
我们来抓两个典型:
知豆D2:
知豆D2,官方指导价15.88万元,得到各种补贴后的价格就只有4.98万元了。先来看这车到底值不值这价,虽然知豆D2官方宣传其配置“丰富”:倒车雷达、GPS车载导航系统、智能遥控钥匙、蓝牙、USB接口等,丰富是丰富了,用户体验呢?不如再加一块17寸中控屏更唬人吧?
并且知豆D2车型在硬件上削减成本现象十分严重,例如:整车装配工艺不高,钣金之间的接缝不均匀;内饰充斥着大量的塑料,用料做工档次低下,各种细节都透露出浓浓的廉价感,车门把手出现裸露的螺钉头等;驾驶缺乏质感,踏板反馈不足,作为电动车来说行驶中产生的噪音比较大等,对了,最后还有模仿smart的外形设计,槽点满满。敢问这样的车如何撑起15万的定价?逗我?
可以说,作为一个寻求补贴的媒介,知豆合格了,但抛开补贴作为商品,毫无竞争力。
芝麻E30:
芝麻E30堪称史上最便宜的新能源汽车,17.98万的原价在经历层层补贴之后3.28万落地。没有安全气囊,也没有快速充电,一块大屏幕和彻底抄袭smart的外观设计就是它的全部亮点。堪称老年代步车“年轻版”,只为厂商补贴赚得盆满钵满!
芝麻E30虽然车头挂着众泰的logo,实际上销售和营销却由另外一家名为电咖汽车的公司掌管,它只是电咖交由众泰代工产物。目前,这家企业又与东南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准备上市Dearcc品牌电咖·EV10车型,电咖这家互联网汽车公司借助东南汽车的准生证再次“投胎”,与芝麻E30的诞生过程如出一辙。据分析,电咖·EV10也将是一款在补贴之后能够进入5万元之内的廉价电动车。
这样的企业,以低价为卖点四处“寄生”,专门制造打入市场赚快钱的产品,销量越好造成的影响就越差,最终,等到补贴红利退去之后,无疑将会自取灭亡。
造车和技术研发没有捷径
虽然说,理想不能当饭吃,如何在这片红海中生存,是摆在所有中国车企面前的首要课题。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把追求利益作为目标,这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套取补贴,生产价低质劣的低端电动车,从而无视技术上的研发,漠视一家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无疑必遭人唾弃。
这个市场没有捷径,不能老想着怎样实现“弯道超车”,而应该踏踏实实经营品牌,用产品力赢得市场。如果有一天,车企能够不再依靠补贴,满大街跑的也不再是低价电动车,到那时,我们可能才能看到新能源带来的真正蓝天。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所有的弯路,都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