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电动汽车充电桩  充电桩  充电站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电动车  试驾  汽车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池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滴滴为什么关注新能源汽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26  浏览次数:189
核心提示:滴滴为什么关注新能源汽车?我给大家分享几个数字,滴滴全平台有1500万注册司机,不包括刚刚并购的Uber,其中每天有500万司机在平
滴滴为什么关注新能源汽车?

我给大家分享几个数字,滴滴全平台有1500万注册司机,不包括刚刚并购的Uber,其中每天有500万司机在平台接单,我们叫日活500万。500万辆车其中电动车大概有93000辆,差不多占到日活的2%左右。

其实滴滴没有做过任何推动的工作,这完全是司机族群自然的选择。从绝对值来看,2%不算多,但是这个数字是到2015年末,2015年末新能源车的乘用车保有量只有40多万,从这个比例上来看,有2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其实已经变成运营级的车,这就引起了我们非常大的关注。

第二个数字。滴滴是做共享出行的平台,尽管没有任何部门和股东给我们制订碳排放的指标,但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更干净的未来是滴滴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创始人的理想。非常高兴是2015年,我们每天通过共享出行,拼车、顺风车,为中国老百姓的出行每年节省了5亿升燃油的消耗。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整个运营体系当中的占比,成为滴滴异常关注的一个数字。到2020年如果中国有500万辆保有的新能源车,我们希望在滴滴平台上运营的有100万辆,这个比例其实跟今天的比例也基本上是符合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异常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滴滴在这里能做什么?

滴滴现在日定单差不多是1500万左右,其中来自出租车200万左右,专快车1200万左右,以及代驾等等,这就是我们的组成。同时有1500万注册司机和3亿注册用户。这个平台其实能够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起到有益的作用,主要在三个纬度:

第一,充电桩。

今天生产厂家300多家,运营商50多家,独立运营的APP差不多50多个。预测未来40%的充电桩是社会化、公用的,有60%是小区、地下室的私人车位充电桩,怎么能让庞大的充电桩尽量最大化社会利用呢?我们愿意免费为这3亿用户提供充电桩的信息,滴滴可以做一个整合的充电桩运营信息APP,这有赖于目前50多个运营商开放的合作状态。

也就是说在滴滴平台上,可以看到已经在社会化运营的这些充电桩的信息。同时通过桩联网,能够让这些桩提高用户的黏性,提高电桩的利用率,用互联网的方式通过客户与这些电桩和电桩运营企业互动起来,让优秀的充电桩企业运营起来。

第二,贡献可能是在整车产业。

在燃油车时代,滴滴是一个后来者,但是在电动车时代,由于电动车的电池占整个成本比例的特性和充电桩这种特殊的运营方式,作为运营级的车辆,其实滴滴对新能源汽车有独特的价值。

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越长,成本优势越明显。在滴滴平台上运营的燃油车,平均日行驶里程是家用燃油车的4.5-5倍。这就意味着我们把新能源汽车最有优势的低成本段拉到了4.5-5倍。除了巴士和商用运营车之外,我们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也欢迎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跟滴滴更多地合作。

第三,在租赁方面。

在滴滴平台上除了个人带车之外,还有加盟的方式。在这个纬度上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资产的效率。之前我们跟比亚迪等一些车企已经做了这样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有怎样的合作纬度?

首先滴滴绝对不会做滴滴牌汽车,我们要做汽车的运营商。滴滴平均全职司机的日运行里程大概是200公里,意味着200-300公里之间基本够用。当然里程焦虑可能要稍微有一点冗余度,同时跟充电桩使用率和布局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愿意跟新能源汽车厂一起定制更有竞争力和适合运营的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桩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使得滴滴这样开放的共享平台最大化发挥数据和效率的作用。

综合来看,滴滴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三点:

第一,体现我们的价值,通过共享出行降低碳排放量,对社会做出贡献。每年我们希望每年减少碳排放730万吨,就等于6亿棵树的生态补偿量,相当于100个北京的奥森公园。

第二,从运力的升级上看,即便以今天500万辆车的日运营能力来看,到2020年确实需要100万辆车在平台上运营。

第三,滴滴作为一个产业定位的平台型企业,我们期望与各方精诚合作,最大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希望得到政府和领导、各位企业的支持。

 
 
 
[ 电池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电池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