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拿着格力的手机指挥家里的电器,到家享受格力带来的温度,吃着格力电器煮出来的饭,开着我们的电动车,多美!”在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达了格力的发展方向以及对电动汽车未来的憧憬。
进军新能源家用小汽车
在董明珠捅破造车的这层窗户纸之前,就积极寻求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合作伙伴。今年初,格力电器计划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下称“珠海银隆”),进军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根据珠海银隆的业务范畴主要是客车和商务车,之前很多业内人士都猜想,格力可能涉足新能源客车领域。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据董明珠向媒体透露:“收购(珠海银隆)之后,我们会往家用的小汽车领域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设计出来并且已经试运行了,量产上市的话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我们现在仍在调试当中。所有研发暂时会放在珠海“。都已经试运行了,速度惊人,却也符合董明珠向来说干就干的性格,董明珠也正是凭借这种性格打造了格力的江山。
与珠海银隆的合作
格力电器拟收购珠海银隆 100%股权一事仍在进行中,根据格力7月19日发布的最新公告,相关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正在进行中,并承诺在8月19日前披露相关预案。
并且从董明珠话语中透露的信息,格力收购珠海银隆是板上钉钉的事,正在试运营的汽车技术支持自然来自珠海银隆,并且所有研发都放在珠海呢。为什么选择珠海银隆,董明珠也说了,格力电器收购银隆,是看中它的新能源电池技术。她说,一般的新能源电池用3-5年就要更换,而银隆的新能源电池可以使用20年。除了使用寿命更长外,银隆的新能源电池充电也特别快。这一点,董小姐的判断还是比较明确的,毕竟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得电池者的天下,比亚迪就是很好的例子。
资料显示,截止2015年底,珠海银隆已分别在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建成三大生产基地,已具备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电池6.2亿安时,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储能800MW的强大生产能力。珠海银隆集团董事长魏银仓表示,客车市场容量有限,银隆的布局已经基本完善,不会再做大的投资。
珠海银隆集团董事长魏银仓
不做大客车,就如董明珠所说的转而做新能源小汽车,双方已经达成共识。魏银仓将银隆与格力的合作形容为强强联合:“格力有6万多电气工程师,造电动汽车所需的三大电、三小电中,除了电池以外的零部件都可以快速匹配供应,这将为银隆省去相当一部分的固定资产巨额投资以及时间。另外格力在全国有十万电器维修人员,可快速培训上岗维修电动汽车,服务能力是很多传统车企和4S店无法比拟的。”
生产资质问题
董明珠一开始描述的场景,多美!但是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都面临生产资质的问题,没有生产资质,就算早出能上天入地的汽车也白搭。
新能源汽车批准生产首先要进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上牌拿补贴则要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一共是两道门槛。《推荐目录》从今年起推翻了以前的老目录,重新进行检测审核,准入更加严格,截至目前仅发布三批共1022款车型入选。据了解,准入过程太过繁琐,今年做完检测未能进目录,第二年还得推翻重审。
国家仅指定了极少数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满足不了企业的申报需求。目前全行业面临排队排不上,检测做不完,生产的车辆上不了牌只能压在手里的企业很多。生产资质、验收、年检要按《产品公告》,上牌拿补贴则要按新的《推荐目录》,实际检测还是同一条线,相当于做两次,花费的人力财力不算,市场时机也大大耽误了。
“我们本来在今年6月要向北京市场交付700多辆电动公交车,已经生产好了,都在三个基地的库房放着,但因为政策原因迟迟不能交付。今年我走访了多个省市和同行企业,业内上半年的库存量估计有上万台。”魏银仓表示。
翻过政策的两座大山,格力的新能源小汽车能否顺利拿到生产资质还是一个未知数,估计要搭上政策红利的末班车也就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