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监控:建立安全统一标准,苦练内功强化安全
目前,我国和汽车行业已制定了70余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以及最近频繁出台的各项电池相关政策也表明国家对电池安全、行业标准、技术发展等都十分重视。对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不过相对其他国家,标准的制定稍显不足。
工信部装备司6月8日发布《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对于防水性能有更严格要求。该技术条件要求车辆在深度为30厘米,长度为300米的水池中完成涉水实验,涉水时间约为2分钟,部分零部件防护等级不低于IP67。但实际中的情况远比测试来的突然和凶猛。因此,对于标准的制定更要多方考量现实情况,力求安全。
此外,加强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也必不可少。在人员培训上,要加强我国电动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完善和职业资格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更为严格的系统培训和资格认定,获准之后才可上岗。另一方面,要加强在市场层面的科普宣传,对司乘人员、社会群众进行电动汽车安全的专门辅导,制作安全手册,加强对安全知识和意识的普及。
同时,相关保险制度也要紧跟其上,完善的保险制度也可在事故发生之后尽量减少损失,获得一定保障。
用户自觉:合理运维,安全第一
用户操作不当也可能造成事故。2016年,6月2日,上海宝山一小区内,一辆牌照为GY23XX的白色荣威e550起火,引发关注。经调查,事故原因是用户在充电过程中,没有按照用户手册的规范进行操作,致使放置在车内的自购拖线板发热引起内饰起火,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因此,用户要树立安全意识,遵循严格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规范,切莫私自改装新能源汽车,并杜绝飞线充电方式,以免造成财产上的经济损失。
避免大电流放电;充电时插头发热要格外注意;严禁存放时亏电;防止长时间暴晒;定期检查;经常检查轮胎气压等。要及时排查故障,一旦发现问题和险情要保持镇定。冷静处理。
总之,事关所有人的安全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也只有在各界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迎来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