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电动汽车充电桩  充电桩  充电站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电动车  试驾  汽车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池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撕掉这台“互联网汽车”的伪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0  浏览次数:192
核心提示:本周在杭州云栖小镇,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发布了号称全球首款量产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名头虽然响亮,但仔细看下来,实
本周在杭州云栖小镇,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发布了号称"全球首款量产"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名头虽然响亮,但仔细看下来,实在是名不副实。
作为上海MWC展会媒体团的成员,我有幸比普通观众更早更近地体验了荣威RX5,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车里那几块可以互动的屏幕。工作人员也自豪地讲:目前中控、仪表盘、后视镜,三块屏幕可以搭配工作,同步进行,作为一个IT男,这种配置让我颇感兴趣。此外,工作人员介绍了"互联网化车载系统软件"、"集成了地图精准导航等行车和用车产生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等等,听起来确实是一款闪耀着互联网光芒的汽车。
另一方面的介绍也让我喜欢:理工男普遍对汽车比较感兴趣,这款新车的各种性能指标足以吸引关注。两款缸内中置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百公里加速比同级SUV快,百公里刹车距离比同级短,油耗也比同级SUV低,这些指标和参数听起来也很好啊。
然而,当我离开展台冷静下来,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我心目中的"互联网汽车"么?
什么是互联网汽车?
围绕汽车所做的互联网创新通常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是能在行驶方面创新的"互联网汽车",没有发动机变速箱完全靠电力驱动的特斯拉,主攻无人驾驶技术的谷歌,是这方面的代表,因此当绝大多数人谈及"互联网汽车"时,都下意识地拿这两家企业做标杆。
要实现这样的创新突破,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保障,还要有颠覆性的设计理想,更要在安全方面有完善的准备,确实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到的;而也因为如此,业界对阿里巴巴和上汽联合推出的互联网汽车才有期待。
第二个层面是"加入互联网元素的汽车",这里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围绕汽车的业务,比如洗车修车的APP,引导车主停车导航的工具软件等;另一类是以汽车为使用环境的业务,比如视频娱乐、上网互动等软件。
这些业务往往基于某种特定的场景而开发,快速灵活,实用性强;但独立性意味着运营的分散化,即使再小的规模也保持足够的运营资源和技术方面的适配能力,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或者被模仿。
因此,有第三方提供平台,实现多业务的集成整合和服务,目前这一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在技术实现方面,有单纯做集成整合运营的,也有将自身产品和其他业务进行整合的;在合作模式方面,又有"前装"和"后装"等差异。这类平台包括老牌的安吉星,与联通合作的JASPER,也包括新兴的一些车联网业务平台,运营商也在试图深度参与这一领域。
平台对兼容性和适配能力业务要求相对高,而且必须有能力有条件提供更好的运营服务,甚至需要有一定的硬件模组定制开发集成能力,才可能具备竞争力。而阿里与上汽打造的这款RX5,主要的亮点就是对传统汽车进行了互联网的改造、优化和集成,是在常规的汽车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互联网元素而已,虽然与以前的类似产品相比有些许差异,但并不是质变,"全球首款量产"的"互联网汽车"的说法着实夸张了些。
第三个层面是"互联网化运营管理的汽车",在实现车厂与车的信息互通的基础上,对车辆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与管理。比如车辆的磨损、胎压油料的现状、故障告警的触发与排除,都可以实现车辆与车厂的实时信息同步,及时通知车主进行正确操作和合理应对。这些事情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价值大,但客户并不一定能够感知到,所以宣传方面说的也不多。
这是车联网业务的核心需求,然而造汽车是专业的活儿,而提供信息服务也是专业的事,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一方面车辆底层数据是车企的命根子,轻易不敢让外人看到;另一方面根据自身车辆的特征和管理模式,有很多个性化的管理要求。因此在实践方面,往往是车企与某一家平台企业合作,完成对新车型的互联网化升级。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各个车企或多或少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只不过基础不一样、需求不一样、合作单位不一样,于是有了各种花样和差异化。
这次阿里巴巴和上汽联合推出的RX5,就是在长期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质变。这个质变不仅是在技术方面基于YUN OS完成了一整套的技术开发与整合,也包括成立合资公司的商业模式。而拿到车辆底层的基础数据,后面的故事才能讲,才能做,我猜这也是让阿里巴巴如此兴奋的原因。
互联网不仅有颠覆一切的勇气,有时会有无知者无畏的傻气,有时也会有偷换概念的狡黠之气。科技会因资本的力量和客户的需求加速发展,但是这个速度也要符合客观规律,目前阿里巴巴声称打造的"互联网汽车",其实只是台加入了互联网元素的传统汽车,以及实现了车辆运营管理的自动化、互联网化,智能化。
这么造车合理么?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思维模式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以颠覆传统产业和企业为目标,比如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新媒体改变传统传媒行业等。而传统产业则以"+互联网"与之对抗,对原有的产品、功能、商业模式进行互联网化的优化和改造,本质不变但形态上更加现代时尚。二者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前几天真正的互联网汽车--特斯拉出事了,事发之后很多分析认为,车主过分依赖自动巡航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按照官方的说法,辅助驾驶系统从设计上只是为了让驾驶的体验变得更加安全、容易,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协助驾驶者控制汽车,但我们不应将驾驶的重任完全交付给车载电脑。
出行安全远远比其他指标重要,车内空间非常有限,而路上的情况又十分复杂,老司机们坚持"注意力集中",更保守,更稳健,更安全。有些很炫的功能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但是老司机却完全不认同。在上海我给一个司机兴奋地介绍多屏互动,他第一个反应是:我看屏幕还是看路?于是我给他解释这些屏的功能和作用,他听了之后摇头说没用。类似的还有语音识别等,对于很多人和大多数场景来说,目前还只是可有可无的噱头。
对于车辆状态和维修等方面的信息化,各方的观点非常一致:车辆的故障、养护、升级等工作都可能因此改变,在将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传递、处理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加工开展大数据应用。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一台车可集成多个连接点的信息,其价值远高于单个连接点,这也是阿里巴巴积极布局车联网的根本目的。
看似先进的高科技,其实走的是实用主义路线;说起来是改变生活,其实只是增加了些花絮,本质未变。这种方式打造的"互联网汽车"未必改变了我们,但渐进式地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不也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么! 
 
 
[ 电池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电池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